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光山南台別院7月30日舉辦「共生吉祥系列講座」,禮請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於三樓國際會議廳以《吉祥經》為題,宣說佛陀教法,闡述佛陀教導人們如何獲得真正吉祥的生活指南。 人間社記者李心慈攝
圖說:慧喜法師指出,佛陀提點每個人都要提升自我能力及品德,廣泛學習各種技能,不論是世間法、佛法都要終生學習,投資自己。 人間社記者李心慈攝
圖說:慧喜法師表示,星雲大師主張創造「共生吉祥」,先從自身做起,世間上各種生命的存在,都要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才能幫助大眾修心、轉念,二六時中恆吉祥。 人間社記者李心慈攝
圖說:慧喜法師剖析《吉祥經》核心精神,分三個重點說明。 人間社記者李心慈攝
圖說: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左)致贈感謝狀。 人間社記者李心慈攝南台別院講座宣說《吉祥經》 種下吉祥心
2025-07-31
佛光山南台別院7月30日舉辦「共生吉祥系列講座」,禮請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以《吉祥經》為題,於三樓國際會議廳宣說佛陀教法,闡述佛陀教導人們如何獲得真正吉祥的生活指南,吸引270人同遊法海,為自己種下吉祥的心念。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倡導人與人見面打招呼「說吉祥」,意涵是希望六時恆吉祥,彼此間帶來美好。在象形文字「吉」代表是放下兵器於原處,意謂無有戰事;「祥」代表是好的徵兆,即為「沒有災難,美好」。然而《吉祥經》記載佛陀教導的十種修持方法,能為生命帶來無上的吉祥,透過修持,無往不勝,能得到最大的安穩與幸福。
慧喜法師剖析《吉祥經》核心精神,分三個重點說明,即為「因緣心態、道德責任、信仰提升」,首先要遠離惡緣,親近善知識,誠心供養,以慚愧感恩的心,願意改變因緣,即可改變命運,依善人,依善處,發善心,種善根,與正法相應,即可得大吉祥。
慧喜法師指出,佛陀提點每個人都要提升自我能力及品德,廣泛學習各種技能,不論是世間法、佛法都要終生學習,投資自己;然而在家庭責任上要克盡本分,使家庭圓滿;在助人布施行善部分,持著一分善心與人結緣,就如大師終其一生力行「給」的哲學,給人財施、法施、無畏施;且一切所行都要遵守道德規範及守則,離諸惡行,不放逸。
「如何使信仰提升呢?」慧喜法師接著說,佛法在恭敬中求,佛法不離世間覺,提升生命品質也須以恭敬虔誠,知足感恩心,聽聞正法,進而實踐落實,更要學會住忍辱地,以柔和善順的心,常樂法說;就如大師說的:「為了佛教,有什麼不能忍的!」除此之外,證悟佛法要自我要求,行八正道,與佛法真理相應,安住在生活上,內心澄寂無染著。
慧喜法師總結,生存環境中如何能無災美好?大師主張創造「共生吉祥」,先從自身做起,世間上各種生命的存在都要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才能幫助大眾修心、轉念,二六時中恆吉祥,讓佛法成為最穩定的依止,達到佛法普遍人間的美好。
鄭珠圓學佛逾20年,佛陀提到「善奉養父母,愛護妻與子」,讓他心有戚戚焉,認同每個人都應善盡其身分責任與義務,家庭才能和美。初入佛門的王羚維分享,第一次聽聞《吉祥經》,「忍」的力量是他最大受益,自覺以往的自負,反思自己應放慢腳步,人生就能「共生吉祥」。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倡導人與人見面打招呼「說吉祥」,意涵是希望六時恆吉祥,彼此間帶來美好。在象形文字「吉」代表是放下兵器於原處,意謂無有戰事;「祥」代表是好的徵兆,即為「沒有災難,美好」。然而《吉祥經》記載佛陀教導的十種修持方法,能為生命帶來無上的吉祥,透過修持,無往不勝,能得到最大的安穩與幸福。
慧喜法師剖析《吉祥經》核心精神,分三個重點說明,即為「因緣心態、道德責任、信仰提升」,首先要遠離惡緣,親近善知識,誠心供養,以慚愧感恩的心,願意改變因緣,即可改變命運,依善人,依善處,發善心,種善根,與正法相應,即可得大吉祥。
慧喜法師指出,佛陀提點每個人都要提升自我能力及品德,廣泛學習各種技能,不論是世間法、佛法都要終生學習,投資自己;然而在家庭責任上要克盡本分,使家庭圓滿;在助人布施行善部分,持著一分善心與人結緣,就如大師終其一生力行「給」的哲學,給人財施、法施、無畏施;且一切所行都要遵守道德規範及守則,離諸惡行,不放逸。
「如何使信仰提升呢?」慧喜法師接著說,佛法在恭敬中求,佛法不離世間覺,提升生命品質也須以恭敬虔誠,知足感恩心,聽聞正法,進而實踐落實,更要學會住忍辱地,以柔和善順的心,常樂法說;就如大師說的:「為了佛教,有什麼不能忍的!」除此之外,證悟佛法要自我要求,行八正道,與佛法真理相應,安住在生活上,內心澄寂無染著。
慧喜法師總結,生存環境中如何能無災美好?大師主張創造「共生吉祥」,先從自身做起,世間上各種生命的存在都要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才能幫助大眾修心、轉念,二六時中恆吉祥,讓佛法成為最穩定的依止,達到佛法普遍人間的美好。
鄭珠圓學佛逾20年,佛陀提到「善奉養父母,愛護妻與子」,讓他心有戚戚焉,認同每個人都應善盡其身分責任與義務,家庭才能和美。初入佛門的王羚維分享,第一次聽聞《吉祥經》,「忍」的力量是他最大受益,自覺以往的自負,反思自己應放慢腳步,人生就能「共生吉祥」。
最新消息
佛光山啟動宿霧第二次賑災行動 1500戶災民受惠
2025-11-22多倫多大學跨宗教論壇 覺凡法師分享因緣法
2025-11-22柏林佛光寶寶祝福禮 信仰傳承和樂融融
2025-11-22邁阿密佛光人走入社區慈悲關懷
2025-11-22多大佛光學社舉辦研討會 知觀法師講說佛教核心教義
2025-11-22安國寺佛光人捐血慈悲活動 行三好服務人群
2025-11-22多倫多佛青心連心 身體地圖探索7大身份
2025-11-22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懷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2【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人間佛教的「治心十法」①
2025-11-22松山第六分會送愛關懷 廣結善緣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